《印前图文处理技术》实验课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
学时/学分: |
32/2 |
适用专业: |
印刷工程 |
一、课程简介
印前图文处理课程主要讲授印前流程中图形、图像、文字信息的数字化输入、变化、输出处理流程的基本理论与处理技法;三种信息在印前流程中的传递原理与质量控制方法;不同步骤过程中质量控制欲检测的方法,本课程设计四个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分别为图像数字化输入及质量控制综合实验;图像版式设计与制作设计性实验;拼版与RIP输出流程与质量控制综合实验;数码打样流程与质量控制综合实验。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结合实验,使同学较为全面的掌握印前图文处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掌握较为先进的研究与实验方法,能够掌握数字印前处理流程不同技术段的实践技能。
通过实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能够与实验结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般性技术问题;通过实验能够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与全流程结合;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就是在于数字印前流程中数字化输入、变换及输出的控制与实现方法的掌握。难点在于较为准确的掌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讲述为辅。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
章节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对知识和能力理解、掌握、了解等要求进行描述) |
学时分配 |
|
实验一:
图像数字化输入及质量控制 |
掌握扫描输入与数码摄影输入的基本原理、流程、参数设置、色彩校正方法;原稿分析与评价;各种图像格式的应用环境;数字化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 |
8 |
|
实验二:
图像版式设计与制作 |
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选择、变换、修饰技术、掌握图层、通道、绘画、版式、文字、滤镜及自动化任务的使用;掌握Photoshop的色彩管理与控制技术;掌握Illustrator软件的形状与路径编辑技术;掌握版面设置技术;掌握Illustrator的色彩管理与控制技术。掌握Indesign软件页面设置的各种技术;图文混排技术;表格排版技术以及模版对象控制应用。 |
12 |
|
实验三:
拼版与RIP输出流程与质量控制 |
掌握拼版软件的各类拼大版原理、流程与技法;掌握RIP输出的各类参数设置;掌握利用Acrobat软件及下挂Pitstop软件进行预飞处理,了解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本原理与工艺,不同工艺流程中输出方法的质量控制。 |
6 |
|
实验四:
数码打样流程与质量控制 |
掌握利用不同数码打样平台的数码打样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掌握不同标准要求下的质量控制。 |
6 |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所占比例70%
《印前图文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
S1506035 |
适用专业: |
印刷工程 |
|
周数/学分: |
1/1 |
先修课程 |
印刷色彩学、桌面出版技术、印前图文处理、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 |
一、实践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印前图文处理课程设计时本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自学,查资料,独立实践的机会。将本学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实践带动并适应实际生产的能力,使其对印前图文处理流程有一个结构性的了解。
基本要求如下:
(1)通过印前图文处理课程设计掌握印前制作流程的基本思路与整体设计方法;
(2)掌握对原稿的选择、评价与输入基本技术;
(3)掌握图像、图形与版式的基本处理技术;
(4)掌握大版拼版流程与技术;
(5)掌握RIP输出技术;
(6)掌握数码打样技术;
(7)掌握从传统印刷流程中提取电子出版物的技术
二、组织方式
由指导老师组织,班级集中在实验室和机房完成课程设计过程
三、实践地点
校内对应实验室和机房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课程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为一门实践必修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
(1)学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20%)
(2)出勤情况;(20%)
(3)课程设计成品;(30%)
(4)课程设计报告。(30%)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计划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倒数第三周。实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制定课程设计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制作最终成品。具体安排为:
|
|
上午 |
下午 |
具体要求 |
|
星期一 |
(1)、教师讲解课程设计要求与分组安排
(2)、成品构思与材料准备 |
输入 |
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课程设计成品方案,并根据要求收集原稿并数字化 |
|
星期二 |
图像与图形处理 |
根据构思和采集的图像,对构思中的图形、图像内容进行处理 |
|
星期三 |
版式处理与拼大版 |
依据构思进行组版,并根据要求进行组版 |
|
星期四 |
RIP输出与数码打样 |
将制作电子文件进行RIP输出、数码打样并通过数码印刷输出,装订成册 |
|
星期五 |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
《印刷材料与适性》实验课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
学时/学分: |
24 |
适用专业: |
印刷工程 |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了常见的印刷材料基本性能的检测方法和应用手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各类的印刷材料基本性能的检测手段有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出现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就是在于各类印刷材料不同印刷性能的测试以及测试方法的掌握。难点在于要能科学正确的使用各类检测仪器对各类样品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讲述为辅。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
章节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对知识和能力理解、掌握、了解等要求进行描述) |
学时分配 |
|
实验一
纸张白度、定量、厚度、紧度和松厚度的测定 |
学习纸张白度、定量、厚度、紧度的测定方法以及这些性能对印刷的影响分析。 |
4 |
|
实验二
纸张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
|
掌握纸张抗张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纸张伸长率的计算。 |
4 |
|
实验三
纸张撕裂度、耐折度、平滑度、透气度的测定
|
掌握纸张撕裂度、耐折度、平滑度、透气度的实验测定方法以及分析这些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
4 |
|
实验四
纸张不透明度、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 |
掌握纸张不透明度、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学习分析纸张不透明度和印刷表面强度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
4 |
|
实验五
油墨细度、油墨粘度和油墨粘性的检测 |
掌握油墨细度、油墨粘度和油墨粘性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仪器的使用。 |
4 |
|
实验六
纸张、油墨印刷适性的综合检测 |
学会使用印刷适性仪对印刷材料进行模拟印刷的综合检测手段,并能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印刷材料性能的综合分析。 |
4 |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所占比例8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油墨、纸张性能的检测与印刷适性的分析实验指导书
2.参考资料: 《纸张、油墨的性能与印刷适性》
《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也熟悉印刷设计过程和操作过程,并为以后从事印刷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二、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涉及印刷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封面的设计
2、印品内容的排版及设计
3、输出胶片、晒版的设计及操作
4、印刷的设计及操作
5、印后加工的设计及操作
三、设计步骤:
第一步:查阅资料,根据设计最终成品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方案
第二步:根据设计方案,获取所需要的素材与信息
第三步:版式设计与制作
第四步:拼大版与输出前质量检查
第五步:胶片输出与胶片质量检查
第六步:晒制印版与印版质量检查
第七步:印刷
第八步:配帖
第九步:装订与封面粘合
第十步:裁切与成品质量检查
第十一步:成品包装与输送准备
第十二步:课程设计自我总结与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点:
1、封面的设计:熟悉彩色印刷品的设计流程和基本设计要求,主题突出、色调鲜明、版面协调、排式有序,在色彩模式、出血设置、书脊参数、精度设置上符合印刷输出要求。输出前各类标识齐全、位置得当,并能根据印刷要求设置输出参数和版面。
2、印品内容的排版及设计;掌握及分析不同印刷、折页、配页的页码编排,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及艺术处理;图形、图像的尺寸的大小、位置、放缩比例及艺术处理;规矩线、裁切线、信号条、测试条、色标等标识的位置。
3、掌握输出胶片、晒版的流程,熟悉操作,设计最佳参数,重点分析胶片、印版的质量并总结影响质量的因素
4、掌握上机印刷过程,学会具体操作,设计印刷最佳参数,重点分析印刷的质量并总结影响质量的因素
5、设计印后加工方案,熟悉折页、配页、装订、裁切的操作过程
五、课程设计的计划安排:
1、查阅资料,写出课程设计方案1天
2、封面、内容的设计及排版2天
3、输出胶片、晒版的设计及操作1天
4、印刷的设计及操作2天
5、印后加工的设计及操作2天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
六、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学生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2000字)。说明书应包括封面、任务书、正文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其成绩以不及格记,并给与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3、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因病不能参加设计,需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论处。
4、课程设计期间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证设计室整洁、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嬉戏或开展其它休闲娱乐活动。
|